化學教學融入茶文化研究

時間:2022-04-02 08:28:28

導語:化學教學融入茶文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教學融入茶文化研究

1傳統(tǒng)文化在化學課堂教學融入時存在的問題及設計要點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許多中學開始注重將特色文化融入到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有的老師為了能夠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了許多具有特色文化的教學資源。學生在這樣的一種學習氛圍中,不僅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進行了了解,同時也能夠將化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形成一定的關聯(lián)性,讓其對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知。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會將過多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融入到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學主題形成了沖突,并對其課堂教學時間形成了浪費。因此,想要將傳統(tǒng)文化完美地融入到化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設計要點。(1)要注重教學目標與傳統(tǒng)文化關聯(lián)性,利用好兩者之間的契合點進行融合。(2)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理念,要從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認識規(guī)律進行出發(fā),確保其能夠對融合后的教學資源能夠進行理解。(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綜合以上幾個設計要點,可以將茶文化與中學化學中的“物質的檢驗”知識點進行融合,讓學生在一個充滿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學習氛圍中開展學生,提升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系統(tǒng)化、生動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2將茶文化融入化學教學前的思考

對于中學化學教學而言,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技能,并將相關知識技能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因此,可以根據“物質的檢驗”知識點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其能夠在此情境中,全面地掌握實驗室流程、工業(yè)流程,并讓其具備對物質開展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究的基本能力。基于此,在進行此節(jié)知識點設計時,應該認真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如何讓物質的檢驗知識與實際生活形成關系?(2)是否可以將傳統(tǒng)文化資源融入到教學中?(3)融入后的教學過程中,是否會與教學主題形成沖突?(4)如何讓融入后的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讓學生即能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又能夠全面掌握此節(jié)課程的知識結構?

3化學教學中融入茶文化的設計

3.1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茶文化的真實情境。通過對上述幾個方面的思考,可以將茶文化資源融入到“物質的檢驗”課堂教學中,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厚的茶文化情境,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在開展實際教學前,老師可以為學生簡單講述一些茶文化相關的內容,并以此為課程導入,向學生明確此節(jié)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化學角度對茶文化中的化學問題進行探究。并告知學生,通過化學角度來研究茶文化,不僅可以對茶葉中的各項成分進行詳細分析,還可以以化學知識來對茶與養(yǎng)生之間的關系進行解釋。在開展教學時,需要緊緊圍繞此主題來開展教學。在講解物質成分研究時,讓學生了解分析過程需要通過預處理和物質成分兩個步驟來完成。這也正是此節(jié)課程的教學重點。為了能夠將茶文化融入此節(jié)教學中,對于預處理的概念并不需要進行深入講解,可以通過所創(chuàng)設的茶文化情境讓學生對其概念進行直觀的了解。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將茶文化中的泡茶引入到教學情境中,為學生簡單講解茶文化中獨特的泡茶流程,同時為學生演示真實的泡茶情境,并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泡茶步驟。當學生注意力被吸引時,老師可以借助泡茶流程向學生講解預處理的原理。泡茶的整個過程,就是將茶葉中所成分通過水來進行溶解,這也正是化學研究過程中聽固液萃取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固體中的混合物,利用溶劑來進行分離。茶文化中的泡茶,正是利用了滾燙的熱水對茶葉是行沖泡,將其固體茶葉中的有機成分溶解到水中。在泡茶時,通常人們都會一杯多沖的方式進行,這個過程與化學研究中的少量多次萃取操作是同樣的道理。學生在對老師所演示的泡茶過程進行觀察后發(fā)現(xiàn),其過程與化學預處理過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自然就會對“浸取”預處理操作有一定的認知。通過這樣的一種衍伸方式,學生會對某種物質檢驗的化學工藝流程的預處理過程進行理解,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在濃厚的茶文化情境中,學生在學習較為抽象的化學知識時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為了能夠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意識,還可以在展示茶文化過程中,為學生簡單講解茶葉的炒制過程,并講述炒制的作用是為了防止茶多酚氧化,提升茶葉的營養(yǎng)價值。學生在茶香茶色的教學情境中,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吸引,并在其教學情意的引導下加深了對相關概念的印象。3.2將茶葉檢驗與“物質的檢驗”進行融合。有了之前的展示,學生會對茶葉中不同成分的檢驗產生強烈的興趣。以此為契合點,老師可以系統(tǒng)化地對學生講解茶葉成分檢驗。要讓學生了解,植物成分檢驗需要通過預處理和成分檢驗兩個步驟來完成。(1)要針對植物中的有機以及無極物質開展不同的預處理操作。在進行有機物成分預處理時,需要選擇合理的溶劑來對其檢驗物質進行液浸處理。在進行無機成分預處理時,需要通過灼燒植物的方式來對減少有機物成分的干擾,然后再選擇適合的液浸方式進行預處理。(2)將完成預處理操作后的成分溶解于相關溶劑中。溶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對后續(xù)檢驗工作進行全面的化學實驗。(3)實驗過程需要遵循的原則。為了提高化學實驗效率以及精準度,必須要以“簡便、明顯、干擾少”的原則來開展。有了這幾個方面知識的了解,學生對于植物成分的檢驗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4)設計多組實驗,加深學生對物質檢驗知識點的印象。為了讓學生對物質檢驗方法有全方位的了解,可以為學生設計多組茶葉成分檢驗實驗。在其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對茶葉中的有機物質以及無機物質進行檢驗。有機物質的檢驗主要是針對茶葉中的茶多酚檢驗,并驗證茶多酚所具有的抗氧化性。在開展無機物質檢驗時,主要是針對茶葉中含有的鈣、鐵等元素進行檢驗。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所開展的實驗教學,主要是以定性試驗為主。為了讓其實驗教學同時擁有定量試驗,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濃茶水pH值檢測的實驗,讓學生掌握電子pH計的操作。3.3借助辨析方式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瘜W知識結構的構建,可以通過拓展知識面的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化學思維。在進行拓展知識時,可以通過多個概念的辨析來分析教學重難點知識。學生也能夠通過知識面的拓展,構建一套完整的化學知識結構,為其后續(xù)的化學學科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比右:可以向學生講述茶水中含有豐富的茶多酚、鞣酸等物質。在針對前文試驗檢驗后發(fā)現(xiàn),茶水呈弱酸性。老師可以以弱酸性和堿性食品概念來進行辨析,組織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交流,可以讓學生了解茶水的表現(xiàn)出的矛盾卻統(tǒng)一的概念。再比如:在開展茶多酚檢驗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茶多酚中多個酚羥基官能團結構進行了解,并創(chuàng)新出一些可以檢驗茶多酚的方法。比如:利用三氯化鐵溶液檢測、利用濃溴水進行沉淀反應等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展,同時也提升了中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研究能力。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豐富化學教學資源,可以將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融入到教學中。本文以茶文化為例,為學生展示了茶文化泡茶過程,讓茶文化與化學知識形成了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性。并通過組織安排學生對茶葉中部分物質檢驗,讓學生全面地對化學物質檢驗方法進行了學生,并能夠將其知識靈活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顧雄毅,戴迎春.茶多酚———茶葉化學研究的新領域[J].化學世界,2006,(03):54-55.

[2]鄭瑾.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融入高二非化學班化學教學的嘗試[J].化學教與學,2014,(05):87-88.

[3]陳全鳳.賞化學文化之美,享化學教學之樂[J].考試周刊,2014,(33):216-217.

作者:趙德芳 單位:武安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