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10-08 03:15:41
導語: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多媒體技術已經融入到中職音樂的教學過程中,逐漸成為音樂教學的關鍵輔助技術。多媒體技術因其傳輸方式呈現(xiàn)多方位、多樣式,在最大程度上修補了傳統(tǒng)音樂教學單調、乏味的缺陷,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視覺與聽覺,使得學生的內心情感更為豐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知音樂的魅力,中職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科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教學質量、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多媒體技術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音樂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音樂因其趣味性與娛樂性,在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時,還能夠豐富人類的精神世界,拓寬人們的情感、感知以及想象能力,不知不覺中提升個人音樂素養(yǎng)。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組成,使得學生能夠全方位發(fā)展。然而,現(xiàn)階段中職的音樂教學,依然存在著一系列的癥結。許多中職學校的教學宗旨是“將就業(yè)作為教學導向”,僅注重專業(yè)課程教學,忽略基礎課程教學,音樂課程教學更是受到忽視,這種教學宗旨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師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大多中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往往應付了事,不注意優(yōu)化、改革教學模式,傳統(tǒng)單調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并沒有吸引力,這也是音樂課程不受重視的因素之一。為徹底改變現(xiàn)階段音樂課堂教學現(xiàn)狀,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興趣,我們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使得教學模式更為多樣,教學內容更為豐富,進而提升音樂教學質量。
1多媒體技術發(fā)揮的作用
伴隨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快速進步,多媒體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逐步成熟。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影像、文字以及圖片等多種形式加以融合,借助計算機來采集、加工、處理以及顯示信息載體,使得信息在表現(xiàn)的過程中更具張力與綜合性。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在激發(fā)學生音樂靈感的同時,還能夠在原有的空間、時間范圍里面提升教學質量。
1.1教學空間的拓展。音樂課程不同于美術課程與語文課程,語文課程能夠利用形象的文字、語言來闡述教學內容,美術課程則能夠利用變化的色條顯現(xiàn)作品內涵,然而音樂課程只能夠利用視聽感受來領悟音樂表達的含義,相對來講較為抽象,因此音樂教師應當使用簡單易懂、直觀形象的教學技術來輔助教學,以期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音樂教師根據學生的音樂基礎,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音樂由抽象變得具體,由虛擬變得直觀。例如,在介紹音樂器材的教學過程中,教材中只有幾張簡單的樂器圖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與學生能夠接觸的音樂器材也相當匱乏,對于器材的細微差別知之甚少,更妄論演奏,這種情況下,教師將難以將音樂器材生動、形象的描述出來,只能枯燥乏味的講授一些樂理知識。然而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相關教學中的話,就能夠根據教學要求,將各種各樣的音樂器材匯總成教學課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點擊樂器的名字,就可以觀看到相應的圖片、視頻,觀看該種樂器演奏的音色,并輔以相關文字說明,讓學生對該樂器的結構、音色、演奏形式以及音域均有一定了解,還能夠插入相關的視頻使其可以欣賞此種樂器演奏的音樂曲目。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學課件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將學生的聽覺、視覺調動起來,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各種音樂器材,還能夠激發(fā)其學習音樂器材的意愿。
1.2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形象思維與情感體驗為音樂教學的兩大部分。中職音樂教學的時候,學生發(fā)揮主體地位,教師變成音樂課程的指揮者,學生變成音樂課堂的演出者,教師應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為其提供表演的舞臺與機會,這樣能夠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xiàn)力以及理解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以及情感體驗。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音樂課堂之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參與其中,營造教學氛圍,擴增教學信息量,盡力為全體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1.3良好氛圍的創(chuàng)設。心理專家認為,學生的情緒變化直接影響著其對音樂的感知,然而心境直接決定了情緒變化。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并未受到學生青睞,由于音樂教師只是運用播放錄音、演奏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顯得枯燥、無味,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處于被動地位,精神不能集中,情緒也不高。中職音樂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活潑、易懂的氛圍。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與精美感人的畫面能夠直接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其對旋律、樂器、力度以及速度有著不同的感受。因此,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建教學情景,營造教學氛圍,使得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并以此為基礎激發(fā)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利用興趣激發(fā)思考,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
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2.1創(chuàng)建情景,激發(fā)學生音樂感知。心理學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動態(tài)的刺激高于靜態(tài)的刺激,印象也更為深刻。有研究表明,人類利用聽覺獲取的知識記憶率僅為12%,而利用視覺感受獲取的記憶率則為28%。由此可知,中職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當使用聲像結合的教學措施,輔以多媒體影像演示,比如閃爍的文字、移動的顏色以及縮放的圖像等,創(chuàng)建生動的教學情景,將艱澀難懂的樂理知識運用多媒體直觀、簡單的展現(xiàn)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感受,調動其音樂興趣,提升音樂感悟力與理解力。
2.2營造氛圍,指引學生欣賞音樂之美。中職的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按照教學要求,創(chuàng)建適合的教學情景,指引各個層次學生對音樂的思考,在音樂演奏、律動的時候,參與到教學中來,欣賞音樂之美。由于音樂屬于聽覺藝術,以往音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經常會使用掛圖片、放錄音、提示講解以及編故事等形式來營造教學分為,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對教師描述的部分印象深刻,應當學習鑒賞的音樂知識印象過淺?;诖?,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發(fā)揮其聲音、情景、光線以及色彩的優(yōu)勢,使得學生能夠在視覺與聽覺同時受到刺激,從而將聽到、看到以及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加以結合。
2.3模擬創(chuàng)作,激勵學生創(chuàng)造音樂之美。多媒體技術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有著促進作用,有利于其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鋼琴這一樂器作為音樂創(chuàng)作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輔助類樂器,不論其創(chuàng)作何種音樂作品,都需要創(chuàng)作者在鋼琴上進行彈奏,以聆聽音樂效果。鋼琴作為一種輔助樂器相對便捷,但是在創(chuàng)作多音部與復雜音樂的時候,鋼琴就會顯得力不從心。除此以外,鋼琴的音色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各種風格作品對于音色的要求,創(chuàng)作者只好依靠想象來補充。所以,對于喜愛音樂的學生來講,創(chuàng)造音樂顯得那么遙遠,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興趣,然而現(xiàn)代化的計算機作曲系統(tǒng),因其易學、簡單的操作形式,形式多樣的操作功能,輕而易舉的改變了這一窘境,充分顯示了現(xiàn)代化技術在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優(yōu)勢,使得音樂創(chuàng)作不再是夢想。
3總結
綜上所述,中職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這種教學手段優(yōu)勢相對明顯。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將多媒體這一先進科技應用其中,發(fā)揮其自身優(yōu)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讓學生提升音樂感知力、理解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呈現(xiàn)優(yōu)質教學效果,高品質教學質量。在實際的教學的時候,音樂教師應當根據教學要求,以傳統(tǒng)教學手段為根基,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效結合在一起,平衡語言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關系,使得多媒體手段發(fā)揮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湯茵.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及優(yōu)化策略[J]科教文匯旬刊,2013年6月
[2]王曉燕.多媒體技術運用于中職音樂教學的策略分析與探討[J]讀書文摘,2015年8月
作者:徐小沛 單位:阜康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