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詞佳句摘抄范文
時間:2023-03-16 08:00: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好詞佳句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春 天像一個步履輕盈的小姑娘。她攜著神奇的花籃,把五彩的鮮花撒向山坡,撒向原野。她伴著歡快的溪流,把婉轉的歌兒唱給青山,唱給牧童。秋天像一位技藝高超 的丹青手,她端起巨大的畫板,把金黃的水粉灑向田野,灑向村莊。她舉起神奇的畫筆,用斑斕的色彩點染樹梢,點染山巒。
2、滴水之所以能夠穿石,原因起碼有二:一是在于它們目標專一,每一滴水都朝著同一方向,落在一個定點上;二是在于它們持之以恒,在漫長的歲月中,它們從未間斷過這種努力。由此及彼,我們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學者,在它們身上,都體現(xiàn)了“專”“恒”二字。
3、愛心是冬日的一片陽光,使用饑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權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灑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場甘霖,使孤苦無依的人即刻獲得心靈的慰藉。
4、船的命運在于漂泊;帆的命運在于追風逐浪;人生的命運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無愧。
5、熾熱的火傘高張在空中,熱得河里的魚不敢露出水面,鳥也不敢飛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長舌頭喘個不休。
6、春天,不單是四季之首的名詞,春天,也與美好在一起。挨過漫漫嚴冬,人們希望春光永駐;聽著諄諄教誨,人們感覺如坐春風。春暉,為詩歌增添亮色;春雨,使圖畫洋溢生機。
7、讀 別人,其實也在讀自己,讀真、讀善、讀美的同時,也讀道貌岸然背后的偽善,也讀美麗背后的丑惡,也讀微笑背后的狡詐。讀人,最重要的是讀懂怎樣為人。讀 人,是為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因此,讀人時,要學會寬容,要學會大度,由此才能讀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東西,才能讀出高尚,才能讀出歡樂,才能讀出幸福。
8、菲爾丁說:“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這話沒錯。但不必為此走向另一極端,夸大書籍對人的品格的影響。更多的情況是:好人讀了壞書仍是好人,壞人讀了好書仍是壞人。
9、對驕傲的人不要謙虛,對謙虛的人不要驕傲。
10、嘗試是烏云蔽日時能直上云霄的那種勇敢的鳥;嘗試是大浪迭起時海上勇往直前的一葉扁舟。對于勇敢者,嘗試是一條嶄新的生活之路;對于懦弱者,嘗試是一座鐵筑的高墻。
11、讀書可以廣智,寬恕可以交友。當你有機會讀書的時候,請不要放棄讀書的機會。當你能以豁達光明的心地去寬容別人的錯誤時,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12、翻 開古代詩詞,你可以一一品味詩人們深切的思想感情,繼而有所思,有所悟。讀王維、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鐘情山水;讀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憂民情 結;讀辛棄疾、陸游,你懂得了什么是愛國情懷。讀著、品著,你已經(jīng)和詩人們融為一體了,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13、當枯黃的秋葉隨風搖曳時,深秋飄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親的影子拉得很長,碩大的風衣將瘦骨嶙峋的父親裹了進去,我心頭一陣酸楚。
14、初夏時節(jié),各色野花都開了,紅的、紫的、粉的、黃的,像繡在一塊綠色大地毯上的燦爛斑點;成群的蜜蜂在花從中忙碌著,吸著花蕊,辛勤地飛來飛去。
15、讀書人的命運在外人看來是崇高的,在讀書人自己看來是凄涼的,在某些有權位的人看來,讀書是消遣,消遣就可有可無,有所謂也無所謂。()所以,只有讀書人自己才能體會其中的甘苦。
16、不管鳥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憑借空氣,鳥就永遠飛不到高空。想象力是翅膀,客觀實際是空氣,只有兩方面緊密結合,才能取得顯著成績。
17、大的東西變小,小的東西也會變大。“大”與“小”常常在某種條件下向對方轉化。大的損失會因補救及時而變小,小的成績會因繼續(xù)努力而變大;“多”與“少”也是如此,多的問題會因及時求教而減少,少的知識會因不斷積累而增多。
18、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于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fā)現(xiàn),分數(shù)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篇2
一、充分利用課前古詩朗誦活動
充分利用課前古詩朗誦的時間,開展一些積累語言的活動??梢宰寣W生說說自己積累累了哪些佳句,也可以說說自己在積累中的心得體會,還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語言游戲環(huán)節(jié)等等。比如:當學生積累了大量的佳句后,可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用不同詩句表達畫面意思。一位小孩放學回家,正在敲門??梢杂媚蔷湓妬硇稳??學生會興致勃勃地回答:小扣柴扉久不開……對學生采取輪流制,進行循序漸進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這一活動目的是使每一個同學都有鍛煉和展示語言的機會,且在活動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充分利用閱覽課進行好詞佳句的積累
利用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對他們加以引導,讓他們隨時把精彩的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有描寫人物的,有描寫風景的等等。有兩個字的詞,有四個字的詞,詞組句子等,并鼓勵學生多做交流。堅持“無限制閱讀積分制”。學生平時準備三本語文作業(yè)本,一本是閱讀積累本,一本是素材本、周記本,一本是語文綜合本。學生每周做閱讀記錄,積累一般為200余字,總計一學期要達30000字以上,以此來內化自己的閱讀,豐富作文語言。每周一次收取大家的積累本、周記本,教師認真批閱,評出優(yōu)良中差等級,了解學生閱讀積累進度及閱讀積累效果。每月一積累,一總評,累計前十名書面表揚一次。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句,為寫作提供良好的知識儲備。在閱讀課上學生可以互換閱讀,也可以小組閱讀。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好詞佳句,學生小組一起積累,最后達到了資源共享。比如:讓學生描寫雪的壯景,學生活學活用爭先恐后的表達: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三、注重積累形式的多樣化
除了可以讓學生自由積累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老師指定的要求去積累,比如:讓學生把從課外書中看到的有關愛國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也可以閱讀同學的摘抄本,把他們本子中的精美語句再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深化和體驗。我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讓學生從平時便注重基本功――詞語、句子的積累,就會幫助學生建立語言基礎的寶庫,從而為運用語言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教師素養(yǎng)提高要加快
篇3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首先我對教室進行了重新布置,讓教室的每一寸墻壁都會說話,讓教室中浸潤著芬芳的書香。我發(fā)動學生收集了有關閱讀的名人警句,再從中選擇學生喜愛的名言,有班級中由書法特長的同學揮墨作品,如: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懸掛在教室的墻壁上,讓學生以名言為伴,通過這些格言激勵學生閱讀。并與學校、家長取得配合,建立三級閱讀基地:學校圖書館、班級圖書角和家庭圖書屋。我在教室里設立了班級圖書角。此圖書角通過學生自主捐書,班級基本儲書量能達100冊左右,書籍的種類豐富多彩,并設立了相關制度,使書籍能時時更新、交換、流通。使學生有豐富的書可以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家校聯(lián)系,讓家長重視學生的積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讀書,多觀察,多積累。當教師讓家長支持學生積累,督促學生積累時,家長是求之不得的。家長會按要求給孩子買詩書名著,并會帶孩子四處走走,擴大眼界,協(xié)助孩子完成每天的積累。
二、系統(tǒng)的布置積累任務,扎實認真的落實。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我細致的布置每天的積累任務??词裁磿?背誦什么詩文,觀察什么景、物、人、事,怎樣記下來。然后用專門的學生,專門的時間來檢查記載。不好的要返工“補火”。
三、千方百計鼓勵學生多積累
我平時布置讀書、背誦、寫觀察日記,對于做的好的學生,就大張旗鼓的表揚,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如背誦比賽、將好日記當范文,對上檔次的可以幫助向各報刊投寄發(fā)表。還可以將學生的觀察日記,修改打印張貼在優(yōu)秀習作欄里,等積累多了讓學生出書,學生嘗到了甜頭,有了成就感,就更有積累的興趣了。
學生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鼓勵、強化中,會漸漸成為習慣,成為自然。這樣,學生搭建習作房子的材料會越積越多。
四、開展活動――促積累
在教學中,我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并輔以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加強各語文資源的聯(lián)系,啟迪學生認識他們并主動利用他們進行語言文字積累。
1.常規(guī)活動
(1)每個學生準備兩本“采蜜本”,一本摘抄課堂中學到的好詞好句,它可以是課文中的經(jīng)典字句,也可以是課堂上同學老師的精彩發(fā)言。另一本摘抄課外所積累的好詞佳句,它可以是課外書上的經(jīng)典句子,也可以是電視、廣告、廣播的經(jīng)典句段。每周交一次由老師根據(jù)數(shù)量和質量給出等級。
(2)班級中設立好詞佳句角,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的摘抄拿出來和同學們共享。
2.特色活動
(1)讀書交流活動
在讀書活動中,不限制交流的形式,可以復述作品,也可以談體會介紹,或者是表演,由學生自主選擇形式。
(2)評選優(yōu)秀讀書筆記活動
評選優(yōu)秀讀書筆記也是促進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讀書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首先教學生記讀書筆記的方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班內每周要檢查學生寫的讀書筆記情況,既要檢查數(shù)量又要檢查質量。評選的時候,學生互看互評,并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表揚或批評,然后選出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
五、總 結
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班學生的朗讀、作文、語文綜合實踐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語文學習習慣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初步證明我的教學方法有利于閱讀和作文教學。
1.從學生的閱讀興趣來看,我班學生大大超過平行班,閱讀量也在不斷增加。從平時學生的習作來看,我班學生的水平不斷提高,習作中能大量使用積累的名人名言、古詩、諺語、歇后語、成語等好詞佳句。
2.學生養(yǎng)成了認真閱讀,自覺積累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掌握了主動學習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和習作的興趣,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了,有了大量的語言素材就能輕松愉快習作,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篇4
一、營造氛圍引興趣
低段學生,閱讀習慣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有一部分學生雖然相對喜歡閱讀,但持續(xù)的時間較短,此時便需要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
(一)講故事誘讀
學生都喜歡聽老師講故事,低段學生更是如此。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挺直腰板,豎起耳朵,用期盼的目光盯著教師。如果教師在講到精彩的地方時忽然停住不講了,讓學生自己去看,就會營造出一個令人向往的閱讀氛圍。記得有一次,筆者跟學生說,最近老師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很有趣,書上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洋蔥頭的爸爸老洋蔥因無意中踩了檸檬王一腳,被關進了監(jiān)獄。洋蔥頭去探監(jiān)時,老洋蔥告訴他,監(jiān)獄里關的都是無辜的人,而真正的壞人卻在檸檬王的宮中養(yǎng)著。洋蔥頭聽了以后,決心檸檬王的統(tǒng)治,救出監(jiān)獄里的人。但是,正當他準備營救南瓜大爺和村民時,卻被番茄武士投入了黑牢。那么,洋蔥頭能脫險嗎?他最終能把監(jiān)獄中那些無辜的人都解救出來嗎?你們想不想知道?就這樣,充分激發(fā)起了學生的閱讀欲望。筆者順勢推出《洋蔥頭歷險記》這本書,將名著名篇悄然地推薦給學生。
(二)競賽激讀
開展閱讀競賽,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競爭的閱讀氛圍。學生閱讀課外書,既希望讀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筆者經(jīng)常在一定時間內進行閱讀競賽。如每月開展一次“閱讀之星”評比活動,根據(jù) “我是閱讀之星” 閱讀表評出誰看的書最多,讀書的等級最高,誰就是這個月的“閱讀之星”。對每學期看書十五本以上、達到一定閱讀量的學生,頒發(fā)“閱讀小能手”的獎狀。這樣通過一系列閱讀競賽,無限放大了學生內心的成就感,逐漸培養(yǎng)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建立讀書報告制
低段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建立“讀書報告制”會給他們營造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氛圍。筆者通常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進行“讀書報告制”活動,讓學生報告自己的讀書情況。每天五人,每人每次不超過一分鐘,每個學生兩個星期輪到一次,話題不限,但內容主要來源于課外讀物。比如最近讀了哪些書,積累了哪些好詞佳句,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或讀書后有哪些收獲等等,都可以在“讀書報告制”活動中與大家分享。
二、家校聯(lián)系激閱讀
課外閱讀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家中進行,因此爭取家長的配合就顯得至關重要。把家長的熱情也調動起來了,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
(一)選擇合適的課外書
低段學生的心靈充滿想象,充滿好奇,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因此他們對課外書的理解和接受總愛從情節(jié)入手。那些主題正面、想象奇特以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故事情節(jié)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建議家長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去選書。如《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小豬唏哩呼?!反祟悎D文并茂、篇幅短小、趣味性強的書籍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朗讀手冊》封面印著這么一句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課外書,可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從小為孩子播下閱讀興趣的種子。親子閱讀內容包括:讀書給孩子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聽孩子讀書、一起觀看有益的電視節(jié)目等。通過親子閱讀,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真正喜歡上閱讀,并把這種愉快的經(jīng)驗延伸到未來的成長階段。
(三)加強家?;佣酱?/p>
除了鼓勵親子閱讀,還要加強家校互動督促。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張閱讀卡, 要求學生將每天閱讀的書名、閱讀的時間填寫在表格內,并摘抄好詞佳句或寫體會。每晚請家長簽名評價。每周在班上公布學生在家閱讀的情況。每隔一段時間也把學生在校閱讀課外書的情況反饋給家長。這樣的互動督促,使教師、家長都能及時地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整個動態(tài)。
三、多種方法促閱讀
低段學生大多憑一時興趣讀書,還不會運用方法更好地讀書。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就會更好地促進閱讀。
(一)精讀法
精讀是指用正常的或較慢的閱讀速度,按照文章的順序從頭到尾,逐字、逐詞、逐句、逐段地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深入鉆研全書內容,了解文章結構,以求對全書內容有全面透徹的理解。
(二)泛讀法
書籍浩如煙海,而讀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不可能每本書都去精讀。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多的信息,教師應鼓勵學生讀大量的書,引導學生進行泛讀,即把每本書的內容提要、前言、章節(jié)目錄從頭到尾看一遍,大致了解這本書的基本內容,而不必細究某個字、詞或句子的意思。當然,泛讀也不是讀完了事,每次泛讀完畢,要引導學生回想一下所讀內容,最好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主要內容。
(三)摘抄法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適當?shù)卣恍┖迷~佳句,對加強記憶力、鍛煉思維和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由于低段學生接觸的語言材料較少,語感較差,如果放手讓學生去摘抄,他們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樣就失去了摘抄的意義。通常筆者提倡學生摘抄描寫人物、動物、景物的詞句,描寫形狀、聲音、動作、色彩的詞句以及成語、格言、警句等有警示啟迪作用的語句等。
篇5
關鍵詞 語言 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加強語言的積累,是對小學語文學科性質和教學任務正確認識的結果?!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為學之,道在厚積而薄發(fā)”。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很難做到一蹴而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為基礎,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便成了“空中樓閣”。學生Z言積累的薄弱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課堂教學不厭其煩地,詳盡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以教師蒼白無力的講解取代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受和積累,以指導學生研究語言取代了組織學生學習語言。而學生的閱讀,部分同學的課外閱讀量太少,所接觸的語言材料不夠豐富。有些同學可能看過許多課外書,可積累的語言依舊很少,那是因為他們看書時只注重故事的情節(jié),缺少對表達形式的品味。因此,如何加強學生的課內外語言積累及方法指導尤為重要。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離不開語言的積累。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語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每一單元都有詞語盤點,日積月累等訓練項目,還有像《秋天的雨》、《匆匆》等精美散文,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輝煌燦爛的文化詩篇,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積累。
1重視課內示范引導,教給積累方法
進行積累,理解先行。利用多種手段,讓學生理解文本,感悟語言的魅力,用詞的準確,讓學生在品詞賞句中,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教學方法更是多樣,換詞法、想象法、感情朗讀法等等。如:《圓明園的毀滅》最后一自然段,“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出示這段話后,把動詞去掉讓學生讀,然后添上這些詞再讀,分析,品味這些用詞的準確,作者為什么用“闖”這一詞,這一“闖”字向我們描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在朗讀感悟中,學生對英法聯(lián)軍的仇恨日益增長。在感悟語言的同時,促進學生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提高。
強化積累,背誦是關鍵。摘記是背誦的途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學期發(fā)給學生一本課內摘抄本,一課一面,分成好詞與佳句兩部分,要求他們認真摘抄每課的好詞佳句。每學期下來,學生的收獲頗豐。
背誦是積累的方法?!缎W語文教學心理學》一書告訴我們,“背誦是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材料的好方法”?!督逃睦韺W》中也曾說過,“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文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力活動水平的基礎”,教材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經(jīng)典的課文,都可以讓學生背一背。
我們要防止盲目給學生多講解、要適當多理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可嘗試讓學生多讀一點兒,多背一點兒,效果會更好。教學《學弈》一課時,我大部分時間用于朗讀。讀通、讀順、讀懂、讀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最后背誦出來,結果絕大部分同學能知道課文的意思,要知道,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讀、誦兩個字,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難題。后來讓學生理解文言文《揠苗助長》,如“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這樣難懂的長句,學生一會兒就讀懂了。
遷移積累,活動與實踐是載體。積累的目的是為了運用。鼓勵學生在課堂的口語交際中運用所積累的語言。課堂上經(jīng)常性地開展一些活動,如“課本劇”,“小導游”,“介紹課本人物”,“課堂小辯論”等。在活動中指導學生如何來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說中運用。鼓勵學生在作文中運用他們所積累的語言。成語、諺語、歇后語都可以成為作文中的亮點。教師在講評作文時,注重引導學生修改用詞不準確,或語句生硬的地方,經(jīng)常問一問學生,這里可用我們學過的哪個詞?還可以用些什么詞?對作文中出現(xiàn)的生動語句,教師要添上醒目的波浪線,批注上一些表揚、鼓勵性的評語,并在班上大聲誦讀,寫中運用。
2學法遷移,加強課外語言積累
每學期都有課外積累的重點。依次是:成語、古詩、精彩語段、名人名言、宋詞等。對所背內容,稍加解釋,或干脆不作解釋,讓學生背下來。對學習成績較好的,要求他們讀課外書時摘抄其中的好詞好句,寫一寫讀書筆記。
背誦的形式要多樣化。一味的死背,易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要在形式上變換花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如背誦成語時,把成語分類,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描寫花草樹木的成語等等,讓學生先摘抄,再背下來。背誦時可以同桌互背,可以到小組長那兒背,也可以到家長那兒背,教師的檢查也多種形式,成語接龍,講成語故事……
多給學生一些展示的機會。我堅持了兩年的課前三分鐘語言積累,當他們聲音響亮,吐字清晰地背出課外古詩或格言后,再簡單交流讀后的感受或啟發(fā),并為日后運用做好準備。經(jīng)常舉辦一些手抄報比賽,讀書筆記展覽,古詩朗誦會,主人公精彩故事演講等活動,學生還有自己的“采蜜本”,“詞匯百寶箱”,讓學生有一個展示自己積累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
3適當進行生活語言的積累
篇6
一、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1. 根據(jù)課文內容來積累?!爸匾曃谋尽币彩切抡n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后面都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2.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傊约旱南才范伎蔁o拘無束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仔細觀察,勤于思考
觀察就是寫好作文的“金鑰匙”。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平時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有意義的東西。觀察不僅要看,還要聽、問,有時要摸一摸,用口嘗一嘗。觀察是思維,想象諸能力的基石,是獲取信息的手段及本領。訓練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可以結合閱讀教學,喚起學生觀察的熱情。因此,要訓練學生細心觀察,真切感受。如,我校每年召開運動會,舉辦聯(lián)歡會等,我在班里事先向學生提供一些題目,并提出觀察要求,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指導他們注重描寫,渲染氣氛。學生觀察細了,感受深了,創(chuàng)作的欲望也就更加強烈了。
有些學生的作文寫不好,原因固然是不會觀察,但更重要的是不會思考。思考如同觀察這把“金鑰匙”上的齒槽,沒有它,就很難打開寫作的“金鎖”。所以,要一邊觀察,一邊思考。當目及一件事的時候,就要想,這件事可以表現(xiàn)這個人的什么思想,說明了什么道理,反映一個什么社會現(xiàn)象,等等。有些材料雖然司空見慣,但由于我們善于深思熟慮,有獨到的感受,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十分新穎深刻的。如,《我的爸爸》這樣的題目各年級同學都練過吧,班上有個同學從真實的生活出發(fā),想到以下四項內容:
爸爸有胃潰瘍病,經(jīng)常帶病上班。
他生活樸素,不吸煙、不喝酒。
他在縣里當科長,從來不占公家的便宜。
他孝敬老人,每月都給奶奶寄錢。
通過分析、比較,他覺得“帶病上班”、“生活樸素”和“孝敬老人”內容比較普通,寫出來可能與別人爸爸的情況差不多,因而不選?!安徽脊冶阋恕边@項,最近正好有一件生動事例:姑姑結婚,讓爸爸從單位里借幾輛好車。爸爸不答應,說他身為科長,不能帶這個頭。姑姑和他吵了一陣,他反復解釋,堅持了原則。爸爸說,作為國家干部,“公”、“私”二字必須分得清清楚楚,決不能占公家便宜。這個同學選取的內容又真實又新穎,與其他同學寫的都不一樣,這就是認真思考的結果。
三、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篇7
一、改預習為搜索,變機械為靈動
上新課文之前,我常讓學生做這樣的預習:用心朗讀一下課文;搜索與課文有關的信息;篩選與整合搜集到的信息;把選擇和整理好的信息摘抄或打印下來,用心讀一讀。搜索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搜索的內容、形式要有變化,要因文、因人而定。要提醒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的不同,搜索相關的重要信息,可以搜索作者,搜索原著,搜索圖片,搜索視頻,搜索與課文有關的故事,也可以搜索其他與課文相關的信息。有時我也讓學生小組合作,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長搜索不同的信息。
2.搜索到的信息一定要整合,擇優(yōu)選用。信息搜索到了,并不是簡單地打印或抄寫就完事了,而是要求學生認真讀信息,然后進行篩選與整合,將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打印或摘抄下來,并認真朗讀,看看是否文通字順或內容有缺漏。
3.課上一定要安排時間對搜索的信息進行交流。交流的目的有二:一是通過交流,讓學生感到搜索到的信息是有用的;二是通過交流,讓學生有個比較,誰的信息搜索得優(yōu),誰的信息搜索得劣,以便在下一次搜索時有所改進。
二、改背誦為朗讀,變枯燥為有趣
許多學生都不喜歡背誦,視背誦為險途。于是,背誦的作業(yè)多數(shù)時候形同虛設。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將背誦作業(yè)改為3~5遍的朗讀,即只要教師布置背誦的作業(yè),學生可以選擇不背,以朗讀3~5遍代替。為了保證朗讀的效果,有兩點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
1.要堅持有感情地朗讀?!斑x擇朗讀的同學一定要堅持帶著感情朗讀,否則就只能背誦?!边@是我布置作業(yè)時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在實踐了一段時間以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的“小和尚念經(jīng)”,都變成了有聲有色的誦讀了;課堂上,原本很少舉手朗讀的學生,現(xiàn)在也敢舉手了。
2.堅持有聽眾的朗讀。我發(fā)現(xiàn),有沒有聽眾,直接影響朗讀的態(tài)度,而態(tài)度決定一切。因此,在布置朗讀作業(yè)時,我一般都會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希望他們能做孩子的忠實聽眾。有了聽眾,就保證了學生的朗讀效果。
時間長了,我和學生都發(fā)現(xiàn),有感情朗讀課文3~5遍后,不但課文內容清楚了,課文也差不多會背了,真是一舉兩得,“形同虛設”自然變成了“喜聞樂見”。
三、改日記為片斷,變繁瑣為精致
每次布置日記時,總能看到許多學生皺眉的樣子,聽到他們嘆息的聲音。于是,我將日記改為片斷描寫,即每天用一兩百個字用心描寫一個片斷,第二天在上課的前三分鐘抽取三個學生進行片斷朗讀。這一舉措,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我經(jīng)常讓學生寫如下片斷。
1.人物片斷描寫。比如教師、同學、身邊的親人等,寫他們與眾不同的外貌、慣有的動作和神態(tài),還可以寫自己,如自己喜歡的衣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包括特別日子的特別心情等。
2.活動片斷描寫。如班級和學校組織的競賽活動、出游活動、排練活動等,將印象最深的一點寫下來。
3.意外片斷描寫。生活中會有許多意外,意外遲到、意外摔倒、下雨沒帶傘、作業(yè)本忘在家了等。這些意外很適合進行心理活動的片斷描寫。
4.課文片斷仿寫。實在沒材料寫的時候,我會建議學生仿寫課文的某一個片斷。因為課文大部分都是經(jīng)典,而且學生有了參照物,難度降低,寫起來也順手。
長期的片段描寫使學生養(yǎng)成了反復修改、反復斟酌的習慣,而上講臺時的那一陣陣掌聲更增強了他們寫作的樂趣和信心。
四、改摘抄為編報,變積累為創(chuàng)造
摘抄好詞、好句是語文教師很喜歡布置的一個作業(yè)。因為語文重在積累。但長期機械、重復地摘抄,學生會厭倦,甚至會因要摘抄而討厭看書。于是,我把每天摘抄的作業(yè),改為每周編制一張手抄小報,并提出編制的要求。
1.報頭要自創(chuàng)。報頭在小報中最醒目,特別是小報的名稱最吸引人。每次我都建議學生根據(jù)所看書目的不同,取不同的名稱。學生們是聰慧的,“白云悠悠報”“過目留言報”“書香漫漫報”出來了,什么“海貝”“花開了”“藍精晨”“楓葉飄”“棒棒糖的世界”亮相了。
2.內容要翻新。小報的具體內容也是摘抄好詞佳句,但我要求學生變花樣。比如,好詞可以分分類,好句可以組合成新段,好段可以仿寫,最后還可以寫寫自己的讀后感等。
3.排版要創(chuàng)新。一張A4紙,可以橫排,可以豎排,可以剪成圓形、菱形、三角形,也可以是葉子狀、糖葫蘆狀,甚至是一把雨傘,一只鞋子,再配上五彩的顏色,美麗的圖畫……因此,小報也經(jīng)常給我?guī)硪馔獾捏@喜。
手抄報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寫字、繪畫、構思、創(chuàng)意。精美的小報可以美化教室墻面,也可以成為學生永久的記憶。
篇8
【關鍵詞】教學;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闭Z言積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讀中積累、學中積累、說中積累、用中積累、課外閱讀中的積累等。我就自己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所用到的方法談幾點體會。
1 朗讀中豐富積累
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挥蟹e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fā)”,“下筆如有神”。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我覺得作為教師,要注意引發(fā)學生在朗讀中動情、生情,主動積極地積累語言。如:上個學期在講《虞美人》這首詞時,我就是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再配以恰當?shù)囊魳?,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在讀中理解詞句的意思,在讀中想象詞句描寫的畫面,在讀中感悟作者心情,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融入詞句之中,就在感情朗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
2 品析中深化積累
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可在品析中積累。我們強調在品析鑒賞中積累語言,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應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已有。如:《鯨》這一課中,有很多說明性的文字,作者表達非常準確。我先讓學生自讀這些句子,然后說說這樣表達好在哪,或者用換詞的方式問一問學生這樣行不行。如:“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一個“約”字便能體會出作者語言的準確。此外不要忘記學習作者是抓住事物特點介紹事物的說明方法。這樣學生在品詞、品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把這些好的表達方法以及說明方法記憶在腦,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倉庫儲備”。
3 說話中沉淀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沉淀積累。如:上學期在學習《草原》后,我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摘錄到摘抄本上,然后讓學生反復默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向同學介紹內蒙古風光和風情。說話前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列成提綱,介紹時盡量用上自己摘錄到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使學生在說中積累。另外,復述是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用故事描述、導游介紹和即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說話中沉淀積累。
4 運用中深化積累
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淀語言素材。如:在學完《鯨》和《松鼠》兩課后,我讓學生比較兩篇文章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并嘗試著進行改寫。也就是說,用《鯨》這一課的表達方式去介紹松鼠,再用《松鼠》這一課的表達方式來介紹鯨。這樣,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鞏固了所學到的說明方法,又實現(xiàn)了所積累語言的再次運用。
5 課外勤于積累
葉老曾說:“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見深切?!边@句話,道出了生活實踐對語言積累的深刻影響。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樂于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要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常用的諺語、歇后語,留意周圍的標語、廣告詞,并隨時記錄到自己的生活筆記中去。學會了品味生活,才會使生活的語言富有靈性。還要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如:利用休息日嘗試一日家長工作,結合綜合性學習開展活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了,便會自然產(chǎn)生聯(lián)想,將頭腦中已有的語言材料選擇重組,積累內化為自身的語言,得到永久儲存。
篇9
關鍵詞:語言積累 讀中積累 學中積累 說中積累 用中積累 課外閱讀中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闭Z文教學擔負著的積累語言的任務,應包括語言材料、語言范例、語言知識三方面的積累。語言材料主要是指漢字和詞語;語言范例是指好詞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語言知識是指同語言材料、語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關的字詞句篇、語法邏輯等知識。語言積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讀中積累、學中積累、說中積累、用中積累、課外閱讀中的積累等。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注重學生語言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在朗讀中豐富積累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葉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讀稱為“美讀”,并指出,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在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因而,教師要注意引發(fā)學生在朗讀中動情、生情,主動積極地積累語言?!豆鹆稚剿芬晃木懊牢拿?,它以優(yōu)美的筆觸,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絢麗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師可讓學生聽配樂朗讀,可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錄像,也可讓有幸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真實感受,激發(fā)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向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讀中欣賞美麗壯觀的圖畫,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融入優(yōu)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
二、在品析中深化積累
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可在品析中積累。我們強調在品析鑒賞中積累語言,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應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如《海上日出》課后習題3:讀句子,說說這些句子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教師先讓學生自讀這些句子,然后從句中描繪景物、用詞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導想象,品詞析句,體會海上日出的壯觀和作者遣詞造的準確。如“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可先指導學生從太陽的動態(tài)變化入手,想象朗讀,品味描述太陽上升的詞語:“慢慢”、“一縱一縱”、“使勁兒”,體會想象太陽吃力上升的樣子,學習作者是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這樣,學生在品詞、品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把這些好詞佳句記憶在腦,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倉庫儲備”。
三、在說話中沉淀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沉淀積累。如學習《草原》后,教師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摘錄到摘抄本上,然后讓學生反復默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課文中的語言組織在一起,向同學介紹內蒙古風光和風情。說話前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列成提綱,介紹時盡量用上自己摘錄到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使學生在說中積累。另外,復述是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用故事描述、導游介紹、即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說話中沉淀積累。
四、在運用中深化積累
指導學生靈活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運用遷移的練習點,指導學生有機積累語言,沉淀語言素材。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各學段目標中也都提到:“在寫話習作中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睂W生有意識地在運用中已有的積累語言,是深化積累的最佳方法。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后有這樣的習題:“課文中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很多,如‘張冠李戴’,抄寫這些詞語,并選擇其中的兩個造句?!边@類習題的訓練,教師可先讓學生抄寫詞語,理解詞語,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靈活運用。學生寫句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摘錄本上分類整理的詞語,表達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達到語言的再積累。在習題評析時,對選材新穎、用詞準確、詞匯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
五、課外勤于積累
葉老曾說:“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見深切?!边@句話,道出了生活實踐對語言積累的深刻影響。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樂于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要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常用的諺語、歇后語,留意周圍的標語、廣告詞,并隨時記錄到自己的生活筆記中去。學會了品味生活,才會使生活的語言富有靈性。還要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如:利用休息日嘗試一日家長工作,在節(jié)假日深入農村體驗生活,組織參觀、訪問,調查廠礦企業(y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了,便會自然產(chǎn)生聯(lián)想,將頭腦中已有的語言材料選擇重組,積累內化為自身的語言,得到永久儲存。
篇10
一、注重素材積累
要想學生有話可說就必須言之有物,除了平時的仔細觀察,更重要的是“文本”?!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重視文本,文本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比比皆是,我們只要平時注重從教材中汲取這些素材,就能為習作做好鋪墊。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其次是通過觀察積累素材,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用日記積累下來,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讓學生隨心所欲、無拘無束表達,不受文體和字數(shù)的限制,這樣長期積累下來基本可以做到胸有成竹。
二、注重說寫結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習作教學時強調學生先說后寫,說寫結合,不僅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在眾多的素材中搜索出最能表達題目要求的素材,而且在說中能聽取他人的優(yōu)點,同時接受同學的修正,明白自己語言上的不足。“說”要求學生從簡到繁,從一句話開始,提出若干問題,不斷補充,逐漸完善。“寫”要求學生語言通順,格式正確,內容清楚,這樣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使學生習作基本做到有條理地表達。
三、注重內容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小學作文的話題無非是描寫拾金不昧、助人為樂,母愛、師生情,這些話題一寫出來,都是在路邊撿到錢,等著失主或者警察叔叔來;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助落后生學習;半夜生病發(fā)燒,下著雨媽媽或者爸爸背著我去醫(yī)院,老師像母親一樣幫助我的學習和生活等諸如此類。所以現(xiàn)階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逐步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從小就有獨立的思維,培養(yǎng)自己的個性。聯(lián)想帶來創(chuàng)新。這時,教師應充分啟發(fā)學生,“勾引”出他們的記憶資料,把內存信息轉化為語言。
四、注重作文評價
作文評講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取幾篇有價值、有特色的習作進行評價,學生的積極性也隨之調動起來了,一些中等學生、學困生也從中受益匪淺。教師的評價應側重于改進和引導。評價的目的在于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給予不同的評價。對于優(yōu)等生不僅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更要提出改進的地方,對于學困生則要從細微處去鼓勵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也應該及時表揚,這樣做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此外評價還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學生懂得評價某學生的習作是件光榮的事,老師應以贊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